(资料图片)
文/见知你有没有过这种烦恼?不管怎么样,无论你怎么做,在人群当中,总有人不喜欢你。在人际交往过程中,无论你如何示好,如何表达善意,依然有人讨厌你。人都是社会的动物,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,被理解,被尊重,被喜爱,是一种高级的需求。于是,有很多的人在人群中,做各种各样的行为,说各种各样的话,为的就是赢得更多人的喜爱和支持。可是事实表明,无论一个人怎么做,怎么表现,怎么说,依然还是有人不喜欢,甚至讨厌你。其实不仅是在学生时代,还是社会环境中,任何场景,都能够感受到,在一群人当中,总有那么一个人对你不够友好。尽管这种比率很低,可是依然存在,这往往给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。这样的现象并不是个例,如果你跟周围的人沟通时,你也会发现,他也同样遇到过类似的困扰,在人群中总有那么少部分人和他有摩擦,看他不顺眼。这些情况也并不是鲁莽或者争吵,也可能单纯是沟通不畅,或者说是一些观念上的差异,你说东,他却说西,你说张三,他却说李四。要么就是他会无缘无故的打断你,让你陷入尴尬的境地,这是语言层面的。在非语言层面,你依然能够感受到对方的冷淡和不屑一顾,比如白眼皱眉,频频摇头。这一现象在人际关系当中极其普遍,几乎困扰过每一个人,明明自己什么都没有做,或者已经小心翼翼了,可是为什么总有人还是会针对自己呢?有科学家做过类似的调查和研究,得出的结论是:这一现象的发生在所难免。比如,在人群里有十个人在场,那么总有一个人会和你作对,当然,你也不喜欢他,而在这十个人当中,又必然会有一到两个人无条件的喜欢你,信任你,其他的几个人则保持中立态度。在互联网上,出现的状况大致也类似,必有一个人会诋毁你,也有一两个人维护你,剩余的都是沉默的大多数。明白这个道理,就知道在人群中,不管你说什么,做什么,怎么表现都会出现这三个派别,有人诋毁你,有人支持你,更多的人保持中立。诋毁你的人和支持你的人,自不必多说,而那些大多数保持中立态度的人,尽管他们并没有太多的语言、态度和表现,因为他们的核心态度是希望人际关系处于一个和谐和平衡的状态。这种平衡状态,即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状态,也是大自然的共同法则。而这种平衡和谐的状态极其强大,一旦有人站出来,打破这个平衡,就会被周围人所震退。由此表明,在人群当中,如果想寻求所有人的喜欢和认可,这一想法不仅是不现实的,也是荒谬的。这样就可以解释,在生活当中,在任何场景,人群出现的地方,这一规律就会起作用。这么一来,生活当中很多的烦恼,好像就变得没那么重要了,明白其中的真实原委,心态也会变得更从容。就像网上曾经有这样一个段子,说的就是被所有人喜欢,连人民币都做不到,更何况是生活当中的每个人呢。正确的态度应该是,允许有人和你不一样,不同的三观,不同的判断,不同的认识,和不同的生活方式。可以做的就是求同存异,多些理解和尊重,让他人的感情只属于他,你的感受只属于你,允许别人做别人,也允许自己做自己。所以被人讨厌,不要因此自卑,也不要为此自责,在喜欢和讨厌这件事上,本来就是一种正常的现象,就像你自己也有喜恶一样。总之,总是担心他人不喜欢自己,不支持自己,是一种徒劳,毫无意义。能做的就是你改变自己,当你改变自己的心态,不把被喜欢看得太重要,也不把不被喜欢当成是一种失败,当心态成熟,就能在人际关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,找到自己的价值。
标签: